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人们喜欢利用手机拍摄各种照片记录自己的生活,而建筑照也是摄影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拍摄建筑照的技巧却不是那么容易掌握,而拍摄高楼的建筑照更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手机拍摄高楼建筑照的技巧,帮助大家在拍摄时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建筑的美感和精髓。
建筑照拍摄技巧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很多摄影人都特想用镜头拍出它们的几何美感。 可是为什么每次拍出的照片总是歪歪斜斜,毫无美感可言呢?
今天就由Air君的老朋友--韩松老师,跟大家揭秘下“建筑摄影”中的那些奥秘,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拍出建筑的形态美感不是梦!
透视学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学过美术或设计的朋友应该都接触过。 摄影与透视的关系也很大,弄懂透视学的基本原理,对控制画面的结构有很重要的作用。
有的人拍建筑为什么歪歪斜斜?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很有冲击力?为什么有的人用手机也能拍出大长腿? 其实这些都和透视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做个梳理。
透视为什么叫“透视”呢?
透视的简介
一张图简述什么是透视,KKM/绘
有一座房子,它是三维立体的。如果在视点和房子之间放置一块垂直的透明平面P,连接视点和房子各点, 将会在平面P上形成一个房子的形象。
这个形象虽然是二维的,但却在视觉上给人以三维的观感。这种研究“透过一个平面”描绘三维世界原理,就被称为透视(Perspective)。
事实上,这个透明平面P就相当于画布、照片。透视学要深究起来比较复杂,这里我们只简要说线性透视(狭义透视),重点说和摄影相关的部分。
透视的几个要素
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透视平面P(也就是照片)上。
照片中的简单透视要素,KKM/绘
在真实世界中同样大小的房子ABC,在照片中却是A>B>C。这就是透视最基本的规律——近大远小。
画面中的与平面P不平行的线条,最终都会汇聚到灭点上。观察者(拍摄中)眼睛所在的水平线叫“视平线”,灭点总会出现在视平线上。
上图就是透视中最最最简单的元素了。
照片中透视的例子 每张照片都存在着透视。 建筑照片中透视最容易被人感受到,例如下图萨伏伊别墅的照片。我们很容易发现, 灭点是可以虚拟地出现在照片外的:
照片中的透视,KKM/绘
当然,灭点也可只有一个(一点透视),这个后面会说到。
照片中的透视,KKM/绘
在结构线不那么明晰的照片中,也存在透视。
例如下面这张人物照片,同样遵循“近大远小”的规律,并且灭点会在照片之外很远的地方。
照片中的透视,KKM/绘
这张人物照看起来复杂,我沿着列车画了结构线,或许要清楚很多:
照片中的透视,KKM/绘
下面直接进入 透视和照片结构 的关系讨论。
一点透视
还是上面的房子,如果我们“正”着拍,让房子的山墙面S和画面平行,此时只会有一个灭点。
这种情况叫做“一点透视”,也叫做“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示意图,KKM/绘
我们来看“一点透视”的照片:
一点透视在照片中的分析,韩松/摄,KKM/绘
两点透视
如果我们走到房屋的一侧,斜着拍摄,但保持拍摄时手机屏幕面与地面垂直,此时会有两个灭点。
这种情况叫做”两点透视“,也称为“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示意图,KKM/绘
两点透视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垂直于地面的线条在画面中都是相互平行的,且与画面竖向边缘是平行的(上图中的蓝色线)。
我们来看照片,请大家注意观察照片的竖直线条的特征:
两点透视在照片中的分析,KKM/摄,KKM/绘
三点透视
有时候我们拍摄房屋的视距有限,无法退后拍摄,只能抬起手机角度才能框全,要斜着拍,此时照片中的物体会有三个灭点。
这种情况叫做“三点透视”,称为“倾斜透视”。
三点透视示意图,KKM/绘
三点透视中,物体的结构线都会是倾斜的,都不与画面平行。
下图是我拍摄马赛公寓时候的照片,由于这个角度背后是树丛,我已经无法后退,只能仰起手机才能把房子拍全。
三点透视在照片中的分析,KKM/摄,KKM/绘
建筑摄影中的透视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拍的建筑总是歪歪斜斜的了。因为许多建筑还是比较高大,你要仰起手机才能将建筑拍全,这样的结果就是,这张照片变成了“三点透视”。
人看照片,还是更“习惯”于垂直线条,在画面中也是垂直的,所以就会觉得三点透视看起来歪歪斜斜。
通常情况,如果拍建筑能保持一点透视或者两点透视,也就是无论哪种透视,竖直线条都是平行且垂直的,观感就会舒服很多。
随手放几张旅行中的建筑随拍照片,请大家注意观察竖向线条:
建筑摄影中的两点透视,KKM/摄
建筑摄影中的一点透视,KKM/摄
再来说说 焦距与透视 的关系。
焦距、视距与透视
透视与焦距无关,但是与视距(拍摄距离)有关。这在摄影中很重要,我们还是先看那几座房子的例子。
用1倍焦距(28mm)拍摄一张,大致是这样的:
此时我保持拍摄位置不变,切换成2倍焦距(56mm)拍摄一张,其本质是从原有的场景中“截取”了一部分:
得到这样一张照片:
我们说透视不变,是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化程度不变,也就是平行线条的汇聚猛烈程度,没有变,即角度α=γ。
那什么时候透视会变化呢?当视距(拍摄距离)变化的时候。
假设我买了华为P30pro或iPhone XI,有0.5倍焦距(14mm)超广角镜头,还是拍这个房子,此时我为了保证我要拍的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大体不变,通常会下意识走近一点拍,此时拍出来的照片,透视就发生了变化:
我们来感受一下1倍焦距变0.5倍焦距拍摄的透视变化,会发现“近大远小”更为猛烈了,即α<β。这种情况俗称为“透视变陡”了。
我们用动图来体会一下:
例如,用不同焦距,在不同拍摄位置拍摄的相似构图的照片,右图“近大远小”效应产生的线条收束感要更强一些。
左:2倍焦距/右:1倍焦距,KKM/摄
科学拍出大长腿 广角--近距易变形
除了建筑,焦距与透视在拍摄的时候有很多应用,最常见的就是拍大长腿。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近距离拍摄物体会让“透视变陡”,此时为了拍全物体,一般会用比较广的焦距。所以拍摄大长腿用到的是“广角近距易变形”这个规律。
说起来有点抽象,我们请一位欧巴来示范一下。
首先是1倍焦距,半蹲拍摄,请注意从脚到肩膀的“近大远小”透视变化。
此时切换成0.5倍焦距,走近一点拍摄,但保持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大体不变。
请注意从脚到肩膀“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更陡了。此时腿部占身高的比例也变长了。
这就是长腿欧巴和透视的关系,我们同样用动图来感受一下:
下面看看一位真欧巴的示范,大家可以想想角度和透视的关系:
某品牌手机试拍样片,韩松/摄
平行投影
与“广角近距易变形”的透视相反的是“长焦远距平行感”。
这里首先要说一说“平行投影”。如果消灭图中的所有近大远小和线条汇聚,消灭所有灭点,将会形成平行投影图:
平行投影示意图,KKM/绘
平行投影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高中立体几何中我们画的立方体实际上都是平行投影图。
在工程制图、建筑制图中也经常用平行投影来绘制“轴测图”,以便更清晰地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大概是这个样子:
原画册所在回空间轴测图,KKM/绘
实际上,用摄影是拍不出绝对的平行投影的。
但“长焦远距”的拍摄方法可以让画面趋近于平行投影。这种效果会增加很多抽象感、几何感、超现实感。
用5倍焦距远距离拍摄的建筑局部,线条都趋近于平行,韩松/摄
要用摄影得到完全平行投影图像,还需要用到后期矫正工具,后面就会详细说到。
大多情况下,透视修正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将视平线修正水平;第二是将“三点透视”修正为“一点透视”或者“两点透视”,避免照片产生强烈的倾倒感;第三是有意修改为平行投影,制造比较特别的图片结构。
移轴镜头可以在拍摄曝光的时候就进行修正,但目前手机还没法直接安装移轴镜头,所以无法在拍摄的时候就进行透视修正。
胶片摄影可以通过暗房技术进行透视修正,重洗照片的时候将底片倾斜就可以达到“梯形校正”的目的;而手机则只能进行软件后期透视修正。
什么时候要进行透视修正?
并不是每张照片都需要进行透视修正。
建筑摄影、空间摄影或是一些静物摄影等几何和线条占主导视觉因素的照片,通常需要进行透视修正。
特别是建筑摄影,摄影师们发现,观众还是更喜欢竖直线条垂直的照片。哪怕这是肉眼没办法真正看到的景象,但大家还是更愿意“相信”建筑应该是直立在照片中的。
修正为两点透视的建筑摄影,KKM/摄
下面这张照片并不是典型的建筑摄影,但是由于几何感很强的建议还是占了照片很重要的结构,所以还是选择修正为标准的一点透视:
修正为一点透视的建筑摄影,韩松/摄
人物、花卉或者一些情绪很浓的、主 观情绪表达占主要表达的照片则可以 不用进行视觉修正。
这些视觉上更“软”,透视也不会成为一个敏感的因素。有时由于照片强行修正,反而会让照片都显得“匠气”很多。
决定不修正透视的照片,韩松/摄
比较“主观”和生活化的建筑空间摄影,KKM/摄
这张照片如果修正为一点透视,会显得比较匠气,因此决定不修正。
旋转和梯形校正
知道原理后,具体的操作就不难了。最简单的透视修正要用到两个操作: ① 旋转: 修正视平线;
② 梯形校正:不等比拉伸照片焦点,以达到让画面不平行线条变得平行的目的(常用到的是Y变换)。
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有上述两种功能,包括iPhone照片自带编辑功能、VSCO、Snapseed。
我们还是回到建筑摄影,我们经常拍到这样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透视分析大致如此:
进行这样的变换拉伸后,竖直线条将互相平行,消灭了建筑上方的灭点,建筑显得坚挺很多。
以VSCO为例,在“调节--裁剪--拉直--倾斜”中操作即可:
四点自由变换
iPhone自带编辑和VSCO图像调整功能修正透视不是特别灵活,在变形情况更为复杂的时候,还是建议用“四点自由变换”。一般用Snapseed或Skrwt。
这样不仅能自由调整四个角点,还能拉伸各个方向的比例,以防止进行变形时拍摄对象被”压扁“或“过度拉长”
下面用四点自由变换修正出一张一点透视建筑摄影。在Snapseed的“工具--透视--自由”中进行操作即可:
建筑摄影:修正竖直结构线
只要是建筑摄影,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修正为标准的一点透视或二点透视。请记住两个原则:视平线水平+竖直线条平行垂直
修正透视后的建筑摄影,KKM/摄
修正透视后的建筑摄影,韩松/摄
冲击力: 广角近距陡峭的透视结构
研究透视并非指是为了“修正”,很多时候是为了凸显。利用“近大远小”的特质,可以让画面中的线条产生汇聚的结构。
这种透视会变得“陡峭”从而制造照片的冲击力,拍摄技巧主要抓住:广角+近距离拍摄
修正透视后的建筑摄影, 韩松/摄
几何拼贴感: 模拟平行投影
让照片中所有的“近大远小”效应趋近于不存在,模拟平行投影,更抽象和富有视觉陌生感,长焦+远距离拍摄。
“平行投影的观感”,韩松/摄
控制关键的结构
能懂透视,有助于让我们看到一个场景习惯于抽象出照片的关键结构线,并且考量这些结构线在画面中的分布特征。
如果想要对称的照片,那么就应该让主要的结构线对称分布,灭点出现在中轴,或者对称分布在两侧。
人影构成了主要的结构线,它们的灭点出现在中轴处,因此构建了起了对称结构的照片 韩松/摄
如果是想要比较庄重的观感,那么就需要用两点透视拍摄。拍摄的时候就密切关注竖向线条要垂直,如果拍不下来,或许就需要后期矫正。
KKM/摄
总之,上面那么多透视的分析,都可以化为平时拍照的“观察力辅助线”,帮助我们控制结构。
空间感: 近大远小和元素分布
近大远小的透视特征,还可以帮助我们给照片建立空间感。
如果照片中有近到远分布着“由大到小”的元素,那么照片的空间延伸感会好于分布在同样距离的照片。
近大远小空间感,韩松/摄
人的头部分布反映了透视的“近大远小”。所以这张照片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实际上比较有空间感,同时由于透视的结构,让画面丰富而有章可循。
近大远小空间感,孙一冰/摄
当然,这还可以延伸到距离产生的颜色变化,这就涉及到色彩透视和空气透视;还可以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模糊程度,即隐形透视。这些都是广义上的透视,有机会也可以讲讲和摄影有什么关系。
当然,说这么多,不是为了让你拍照的时候复杂的图来束缚自己,只是弄懂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对于组织画面的结构是很有益处的。
毕竟,摄影是文艺而又理性的。
▼
作者
韩松
手机摄影平台原画册创始人
多次获得全球iPhone摄影大赛、MPA等手机摄影比赛奖项
多款手机发布会样片拍摄者
畅销书《手机摄影凭什么比相机还酷》作者
知乎、微博@原画册韩松
▼
今日话题
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好看的建筑呢?
快在评论区安利下吧~
- End -
学摄影,就看AIRPHOTO!摄影干货教程、摄影作品点评、热门器材咨询,尽在AIRPHOTO公众号。
喜欢摄影的朋友,关注后回复「666」,可以获得3节摄影大咖精彩课程+1000个图片配色方案。
关注后回复「进群」,即可加入摄影交流群,与50万摄影发烧友共同成长。
想要拍摄出令人满意的建筑照片,需要对场景与光线做出周密的分析与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拍摄技巧和足够的耐心,相信你一定能够拍摄出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作品,展现出大楼的宏伟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