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平洋中的岛国汤加有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将影响全球气候和环境。
日本富士山也是活火山,岩浆正在大规模膨胀,喷火口数量增加近6倍。看来最近岩浆活动比较剧烈,火山喷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古罗马时代,维苏威火山大喷发,埋葬了庞贝古城。
我国境内的活火山并不多,
然而,人类历史上最早记录火山喷发的国家并非古罗马,而是中国。
人类历史上第一本记录火山喷发的书是《山海经》。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献可考的火山喷发是距今5000年前的中国台湾大屯火山,即《山海经 南次二经》最后一座山“望丘山”。
研究确认大屯火山曾经在5000年前喷发过的专家是台湾学者陈中华。
研究确认《山海经》“望丘山”地理位置对应台湾大屯火山的学者是本号字耕农。
1.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东望长右。
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按,南山系列山系中,因为原书的“南山经”其实在今山东境内,故而本书归入“东山系列”。
“柜山”即桐柏山太白顶,海拔1140米,是江淮分水岭的重要节点。柜,本读“举”音,即“柜柳”,是一种树木。简化字误用为家具“櫃”之“柜”,并且增加了“贵”这个读音,本来“柜”并没有家具“櫃”这个读音、这个含义。所以要研究《山海经》等古籍尤其是先秦文献,使用简化字版的本子是需要更多留意文字方面的问题。现在大陆很多读者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看到“柜”字,误以为是家具。看繁体版的书却误以为“櫃”错印成“柜”,从而闹出了笑话。
“流黄”即枣阳小黄河,为长江支流汉江支流唐白河上源唐河的支流,俗称红砂河,古名苍龙河。发源于桐柏山脉唐梓山、紫玉山之间。向西流经寺庄、湖河、杨垱,在襄阳县的程家河北注入唐河。全长40公里。沿河有7条小溪,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河床窄浅,遇暴雨易泛滥成灾。
“诸”应指连片的潟卤,或为海滨滩涂,或为内陆盐碱地,书中多次出现,此一带至今仍有“石漫滩” 、沘(毗)河等地理名称,显然与此相关。
“长右”详见下文,是一种猿猴,此处实指有这种猿猴的长右(之山)。
英水即今流经枣阳的吉河,向西南流入“赤水”,赤水即唐河,汇汉入江。“海外南经”有“三苗国在赤水东”,则此“三苗国”似应为唐河(上游也叫赵河、东赵河)东岸南阳市方城县平高台龙山文化遗址。详见《海外南经》“三苗国”一节。
——此处为什么以桐柏山为起点?这里是江淮分水岭,淮河正源的起点。这里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古人早就认识到了。】
2.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按,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此“长右之山”即今河南信阳的鸡公山报晓峰763米。】
3.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
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按,此“尧光之山”,即大别山中的光山。】
4.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按,此“羽山”即今霍山。应非传说中的殛鲧之羽山,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夏代》反映了一般的观念,即今连云港东海县之羽山。】
5.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按,即今安徽九华山。】
6.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按,即今安徽黄山,也曾叫“黟山”,黟或为此“句余”之合音,句余或来自东夷等古代东方民族语言。】
【说明:以上五山合1910里,大致是往东南方向延伸。因为原书没有提及从这些山发源的河流,因而判断难度较大。但是大致可以推断出,这些山如今的名称就是:桐柏山脉——大别山、霍山——九华山——黄山。因为再往东南方向的下一座山,可以肯定是浙江西北隅、太湖西南岸的天目山脉莫干山719米。以下为浙西六山。】
7.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按,浮玉之山即今浙江湖州天目山脉莫干山,距离太湖最近,正可北望之。具区就是太湖的前身,显然当时水域面积更为广大。
诸就是多个海滨滩涂潟卤湿地的统称,即太湖东南滨今湖州、苏州一带的前身。
“苕水”出于山北坡,应即今西苕溪前身,后又有东苕溪。这是书中少有的与当今名称一致的情况,说明几千年来竟然没有改过名称,真是太少见了。】
8.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按,此以下方位,东应为南。此“四方而三坛”之“成山”,即成鸠氏都城,即考古发现的杭州良渚王城一带。水应即流经良渚王城的余杭塘河等此类小河的前身,虖勺非今山西河北中部截断太行山脉的滹沱河,而是浙江即钱塘江,取名虖勺,可能是因为水势浩大或者因为感潮河段有钱塘潮的缘故。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横切太行山脉的也叫滹沱河,下文也有“虖勺”则为山名指武夷山。看来虖勺一词大概有连绵不绝、来势汹汹、水则水势浩大、山则山势险峻等涵义。】
9.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按,东应为南。此会稽之山即今浙江绍兴会稽山,此山古今地名一致,是推断本节全文地理对象的坐标原点。其实会稽山并无南流之水,而是附近往南的括苍山脉大盘山。勺水应即好溪,湨应即温州瓯江。】
10.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按,东应为南。此夷山应为浙西武夷山系北支仙霞岭白马尖,海拔1621米,湨水上文已见,即瓯江,北支发源于仙霞岭南流汇入瓯江并入海,此列涂即海滨滩涂。】
11.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按,东应为南。仆勾之山应指浙江遂昌境内的九龙山,海拔1724米。多草木不可能无鸟兽,浙江一带也没有无水之山,都是当时地图册上没有画出鸟兽、河流而已。】
12.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按,东应为南。咸阴之山应指浙江西南高峰黄茅尖,海拔1921米。浙江一带的山上不可能无草木、无鸟兽,也不是无水,都是当时地图上没有画出而已。】
(注意:以上为浙西六山,以下进入今福建省境内。)
13.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
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茈蠃。
【按,东应为南。此“洵山”应为洞宫山脉大毛峰,“洵水”应即交溪,向南注入封闭的海湾三都澳。“阏之泽”即宁德三都澳。资料显示“三都澳地形口小腹大,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海湾,水域面积714平方公里,出水口只有唯一的东冲口,宽度仅2.6公里,是世界上少有的海湾”。如果不把整个湾区完整转一圈,很可能误认为这是一个湖即“泽”。因为“阏”是“遮壅”的意思,可见“阏之泽”这个名称十分传神,把一个口小腹大如闷葫芦一样的地形生动表现出来了,就像郭沫若说这里的诗句“水深湾阔似天湖”。其实三都澳不是湖泽,而是海湾。】
14.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按,东应为南。虖勺之山应即武夷山脉和仙霞岭支脉处的浦城县忠信镇雁塘村苏州岭(柘岭),海拔1713米,建溪源头。滂水即建溪-闽江无疑。原书此处应以建溪为闽江正源,今多以沙溪为正源。闽江是中国最大的独流入海径流,水量比黄河还大,单位长度水量则是所有大江大河中最大的,可以通俗理解为水最多的江河之一,因而叫滂水。】
15.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按,东应为南。区吴之山应即武夷山脉黄岗山,海拔2161米,鹿水为闽江北支富屯溪。】
16.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按,鹿吴之山应即鹫峰山脉,主峰仁山,海拔1872米,泽更之水则为闽江北支古田溪。】
17.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海东),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按,漆吴之山应为今福州闽江口一带的小山,甚至是更往东的海坛岛。
袁珂注解引——何焯云“处于以上疑有脱文”。珂案:宋本、吴宽抄本并作“海东”,则“东”字宜属下读。即“处于海东,望丘山”应为“处于海,东望丘山”。笔者以为不然,“望丘山”其一或是山名,其二或是动宾结构的“远望丘山”,其三或是动宾结构“望祭丘山”,望祭是古代一种祭祀形式,一般释为“遥祭”。这三种解释都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台湾岛北端的大屯火山,否则何来“载出载入”(即忽明忽暗)的“光”?此光即火山时而喷发时而停止因而忽明忽暗的情形。
台湾学者陈中华研究结论认为,台湾大屯火山最近一次喷发在5000年前,属于活火山。然而“山海经”一书反映的年代,传统看法认为是战国。笔者经过对“海外四经”部分的研究认为是龙山文化中后期夏代初期,如果大屯火山最近一次的喷发时间可以确定为距今5000年前,结合此处方位推断,则可以反推该记录反映的时代。这不是战国楚人作者可以作伪的。这里的记载应为当时古人乘船在福州以东台湾以西近海肉眼看见了台湾岛尤其是大屯火山的喷发。整本《山海经》,这种有“光”而且还“载出载入”即间歇性喷发的“日次”即太阳休息之所——仅此一处。“日次”,意思就是 “太阳休息的地方”,整本《山海经》日出、日入之地都有多处,都是出现在“大荒东经”、“大荒西经”部分。而“日次”仅此一处,原因何在?因为台湾岛的位置决定。在台湾海峡西岸大陆福建沿海,古代渔民在海上远远望见东南方向的大岛台湾,岛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北端海滨更有神奇的大屯山火山群。
当然,根据古地质学资料得知,距今7000年以前还有台湾北部宜兰以东的龟山岛火山喷发过,与此处所述方位不合,时代上似乎更不可能。距今4000年前海南岛北部海口火山也曾喷发过,与此处所述方位不合。】
台湾大屯火山最近一次的喷发年代,不计2014-2015年的这次喷发,就目前资料看,为距今5000年前,即公元前3000年。也是这个时期中国境内唯一喷发过的火山。这个时间点是可以确证的全书反映最早时代。立论根据一是“南次二经”之“(望)丘山”地理位置推导为台湾大屯火山一带,而且书中所言特征为火山喷发。二是来自台湾学者陈中华的研究结论,大屯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不是20万年前,而是5000年前。
参考资料:
1.台湾大屯火山群.北京中国国旅
2.大屯火山群.中国文化网
大屯火山群若爆发 恐毁大台北地区600万人(本文引用有删节)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4-02-12 14:38
台湾学者陈中华当年和两名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教授,在大屯山研究十个月。发现大屯山的最近一次爆发时间并不是原本以为的“20万年前”,而是“5000年前”,后者的数据符合国际火山学会定义的“活火山”标准。(中国台湾网 高旭)
【按,当然,距今7000年以内还有台湾宜兰以东海中龟山岛火山喷发过,与此处所述方位稍显不合,时代上似乎更不可能。距今4000年前海南岛北部海口火山也曾喷发过,与此处所述方位不合。】
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稌。
【按,南次二经,从桐柏山往东南方向直到福建闽江口的福州鼓山,共十七座山。】
南山二(原书作南次二经) 位置示意图
谭其骧等前辈学者认为“南次二经”自湘西到舟山群岛。舟山群岛的日出固然壮观,然而与“其光载出载入”这一火山喷发的特征不符,可以排除。另外,如果不进入福建境内,三都澳、闽江流域这些重要地理对象将在全书中落空。然而“南次三经”已经提及福建第二大水系九龙江流域,如果缺失了闽江流域则是讲不通的。而且,浙江的主要河流都已经有了对应。因而,南次二经的后段必然在福建境内,滂水必然是闽江。古代地图方位有偏差很正常,然而火山喷发这种唯一的天然证据却是我们应当采信的。
(作者声明原创,所有权利保留,图片或来自网络,侵删。)
以上就是抖音火山版1140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