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也涵众人熟悉的陶艺家,在建水陶的宣传视频、书籍、活动上他的作品都是建水陶名片上的色彩。
他本人又是大家陌生的,常常只闻其名,不见其人,若过其人,总是难忘。刘也涵,走路带风,讲话带喝,总一身户外运动装,高大魁梧,气场十足。听惯了建水人温糯如曲的方言,乍遇上这位操一口京腔的陶师,可能会想“他真不是来买陶的北京人?”
从07年到现在,这位北京城的中美院国画硕士举家迁居滇南建水已经整十年了。08年时租下建水西庄镇已破败的汤伍庙,将一座聊斋式的老院渐渐修建成了温雅的汤伍书院。他在这里端建水土碗,喝建水酒水,带着青年学生们泥上作画,日夜陶冶。
紫陶采建水城郊五彩山上红、黄、青、褐、白自然生成的五色陶土,采土拼配制作陶泥后要经过拉坯、墨色点染、阴刻阳填、精修、入窑、无釉磨光等几个重要工序完成制作。建水紫陶独有的阴刻阳填装饰工艺与国画结合后,物与艺,用与美就立体鲜活在一壶一杯,一盘一瓶的生活里了。
刘也涵以五色土为道场,思想和灵感挥洒在陶面上。他说“中国传统的文化大部分以水墨为主,像建水陶这种色泥镶嵌的工艺。可以把它从一个工艺品上升到表达你想法的艺术品,这是别的陶做不到的,所以我们一直也表现不出来,总在寻找一些东西,一做就做了10年。”
陶泥为纸,刻刀作笔,常到云南各州采风,常游于建水的山头田间和古镇乡野。云南少数民族古远的文化魅力、天真淳朴是他一直喜欢绘在陶面上的元素创作红河谷系列。
创作火红年代系列,知青岁月里中华大地上那些热烈的精气神是永不能灭的光亮。
他画对月饮茶闲坐读书的钟馗,岁月安好,小鬼都捉来侯炉烧水的。内心足够强大的人能真正享受着“一枕清风值万钱 无人可卖北窗眠”。
各系列作品在中央军委、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美术馆等都有馆藏。
陶业大师总结伴而行,云青花研究领军人、云大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吴白雨这样说:“刘也涵对建水陶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有着其他陶艺家难以具备的条件,一是他拥有三十余年对传统艺术理论和技法研究的经历。
他很早就从中国画科班出身,修养全面、技法完备、功力深厚,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重要奖项,并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二是他师从画坛名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大导师李少文教授,并一直是李绍文教授工作室的核心研究员之一。
身处我国最高艺术学府丰厚的人文环境,使得他随时处于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有着开阔的艺术视野和过人的创作能力。正因如此,刘也涵的建水陶创作才能够呈现出艺术格调承继传统。形式语言立足当下的开拓性特征,他的作品器形与图式浑然一体,色彩与质地相互映照,泥性与笔性合二为一,观感与触感彼此生发。”
访谈刘也涵时,主持人问:“您坚持紫陶创作这么久,这个过程,您觉得辛苦吗?”
“别人觉得我很苦,我一件衣服可以穿十年,我父母都觉得我苦。但是我从来没感觉到过,而且每天别人得追着我休息,我才歇一下,否则的话,没有时间休息,生命很短暂的,等你越发现这个东西越吸引你的时候,你感觉时间越快。”
作品和人都因为温软的建水陶泥而年轻着。泥土有厚、博、与慈悲。
以上就是建水南庄汤伍抖音的详细内容,更多建水汤伍书院内容请关注蓝莓安卓网其它相关文章!